知痕网 > 杂谈 > 正文

​湛江一中的前世今生

2024-11-07 04:07 来源:知痕网 点击:

湛江一中的前世今生

湛江第一中学大门及主楼

碧海银沙网讯(图文/霍自强 编辑/梁 易 蔚 青)赤坎旧城区的西边原有一处“岭头”(小山),地名被称作“鸡岭”;在“鸡岭”的最高处有一间鼎鼎大名的“湛江一中”,其全称为“湛江第一中学”。说其鼎鼎大名,是早在1958年,“湛江第一中学”就已经被评为广东省的重点中学。

新校园(原湛江炮竹厂)

“湛江一中”现校址原来是“广州湾时期“培才中学”的旧址。“培才中学”是“广州湾”时期由当地一批名人和商人合股开办的一间私立中学,学校董事会的董事长是陈学森。

陈学森,“广州湾”时期远近闻名的“三有公司”大股东,“广州湾”法国公局(总公局)局长陈学谈的胞弟,陈学森名气虽不及其兄陈学谈,但在当时亦是远近闻名。而“培才中学”的前身则是“培才小学”,于1937年9月由陈学谈、陈学森、许爱周、梁伯纲、陈翰华、李耀奎、许岐伯、郑翰庭、林惠中等人合股开办,校址在高州街内的现“市四小”。“培才小学”首任校长是梁其浩,1939年9月,“培才小学”第一批学生毕业,同时增办“培才初级中学”。翌年2月,梁其浩辞职由陈道接任,从1941年开始,才改由陈学森的女儿陈玉燕任校长。

学校运动场新貌

校园之间新建的人行天桥

1942年暑假后,“培才小学”从高州街搬至现南方路“市十五小”的校址,“培才初级中学”则搬至“鸡岭”,自此正式为独立的完全中学,并正式称“培才中学”。“培才中学”占地70000万多平方米,原学校主教学楼高三层,正大门位于一楼中央,主教学楼的外立面最高处刻写着蒋介石的草书字体——“培才中学”四个大字。

1949年12月19日湛江解放后,人民政府接收了“培才中学”;1952年3月,“培才中学”与“市立一中”合并成立“湛江第一中学”,不久,由“河清中学”与“赞化中学”合并的“河赞中学”也正式并入“湛江第一中学”。

“市立一中”原址在现“赤坎工人文化宫”,该校的前身是“法华学校”,于1920年由“广州湾”当局所办,从其所开设的课程和科目来看,这是一间“广州湾”时期最早时间和最具规模的现代教育学校。“广州湾”光复后,“法华学校”变为“湛江市立中学”。湛江解放后,该校由人民政府接管改名为“市立一中”。

“河清中学”校址在现大德路(原平康路)1号,该校开办于民国27年(1938年)秋,开办初时是小学,民国32年(1943年)秋增设中学部。该校的校长为前清廪生冯凌云;教导主任为南海人莫哲,小学部主任为合浦人苏少琳(女)。

“赞化中学”开办于民国33年(1944年)秋,位于现大德路(旧称仁化路)与为群路交汇处。其前身是始建于民国30年(1941年)的培智幼儿园,该校的校长为复旦大学文学士、宝安(今深圳)人郑哲,教导主任为台山人伍侠民,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校址原位于卓英路(现新华路),后改名为“培智小学”。湛江解放后,“培智小学”由人民政府接管,被命名为“二联小学”,1953年更名湛江市第二小学。 2000年,政府投资在海园路兴建新校舍,总占地面积约7775平方米。

由此也应该知道,现在“湛江一中”只有“培才中学”四分之一的前身,其血统分别来自于原“市立一中”、“培才中学”、“河清中学”和“赞化中学”四部分。今后,如果再提及“湛江一中”的前身,应该统一明确是“市立一中”、“培才中学”、“河清中学”和“赞化中学”四部分才符合事实和对历史的尊重。如果单一把“培才中学”作为“湛江一中”的唯一前身,或把“培才中学”的办学时间作为“湛江一中”的办学时间,两种情况都是不应出现的错误。之前,“湛江一中”曾以“培才中学”开办的时间作为“湛江一中”的办学时间,分别举办了校庆纪念活动。作为一名曾经的“湛江一中”校友,笔者真心希望今后不要再有类似的错误。否则,原“湛江一中”的办学历史真的是各有各的说法了!

“湛江一中”的辉煌始于湛江解放后,这与“市立一中”、“培才中学”、“河清中学”和“赞化中学”四间中学的整合有直接关系。经过整合的“湛江一中”集中了全市优质的师资力量,学校经费亦高忱无忧;生源更是广泛来自于原“湛江专区”范围(含现茂名市、阳江市范围和划归广西的合浦、北海、防城、东兴等地),学校专门设置了汇集各地尖子的“地区班”。

“湛江一中”与赤坎旧城区之间隔着“寸金桥公园”(旧名“西山公园”、“人民公园”),湛江解放前,这一带相当荒凉。湛江解放后,1956年,湛江市民响应市政府的号召,通过义务劳动建起了这个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综合性公园。公园里开挖了一个“人工湖”(月影湖),设有动物园、露天剧场、溜冰场等娱乐游玩设施。1984年在正大门内广场建成一尊表现“一寸河山一寸金”精神的抗法英雄雕塑,不久,在公园靠“西山砖厂”附近又建起了烈士纪念碑。

从建成“寸金桥公园”(旧名“西山公园”、“人民公园”)至“文革”结束,以“湛江一中”校园为幅射,“寸金桥公园”范围内陆续建起了当时颇具规模和水准的“湛江博物馆”、“湛江图书馆”、“湛江人民广播电台”和“湛江地区灯光球场”等众多公共设施,形成为一个颇具生态特色的新街区。无论是从地域联系还是师生的固有感情来说,“寸金桥公园”与“湛江一中”都是密不可分,它们共同见证了这一区域从广州湾到今天的演变和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