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痕网 > 杂谈 > 正文

​香港“老钱家族”利希慎,人称一代烟王,却落得街头被刺杀

2025-01-18 15:53 来源:知痕网 点击:

香港“老钱家族”利希慎,人称一代烟王,却落得街头被刺杀

你们知道香港“老钱家族”中的利氏家族吗?在旧中国曾有这么一句话“上海杜月笙、香港利希慎”,很多人对于杜月笙是比较熟悉,却对利希慎知之甚少,但是他能与杜月笙相提并论,必定是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地方。

那么,有人会问香港四大家族不是李嘉诚、郑裕彤、李兆基、郭德胜吗?但以上这四位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老钱家族。先来解释一下何为“老钱家族”,那就是靠着自我奋斗而发财的家族,在香港被称之为新钱家族;而那种富了三代以上的,在香港便被称之为“老钱家族”。由利希慎缔造的利氏家族,早在一百年前就已经是香港四大家族之一,毫不夸张的说,现在的香港铜锣湾有一半地盘都是他们家族的。

利氏家族的故事,首先要从利希慎的父亲利良奕和叔叔利文奕这一代人说起。居于广东新会的利良奕、利文奕兄弟,属于靠出卖劳力谋生的人群,因被当时美国东岸的“淘金”浪潮所吸引,于是携家带口与众多同乡远赴美国旧金山寻找机遇,都梦想着能够一夜暴富。

兄弟俩通过自己多年的奋斗,也是积攒了一些财富,却遭遇了当时美国的强烈排华运动。十九世纪末,利良奕与弟弟只得无奈带着多年金山工作的积蓄返乡。当时家人居住在开平乡间,生活困苦,见临近的新会银洲湖四周受湖水泛滥,土地肥沃,守农耕均宜,便举家迁移至新会双水镇嘉寮,由此时开始,新会也是成为利氏宗祠所在。

为了寻求更好地发展,利家人前往香港,在港岛中上环华人聚集地开办了一家“礼昌隆”商号,做起了南北百货的生意。此外,利良奕还在弥敦道开办了另一家商号,主营男士内衣,就此,利氏兄弟开始在香港扎根。

而利希慎之后在父母安排下,进入香港皇仁书院就读,这也使得他掌握了更多的现代知识,毕业后成为各方招收的对象。因为能操一口流利的英文,利希慎成为了一名买办。而买办就是负责把国内的商品转卖给洋行,再把洋行的商品卖给中国,买办自然也能从中获利,说白了就是空手套白狼。

在那个年代,可以说离不开赌与毒,这也是捞偏门永恒的主角。黑金滚滚、欲望翻腾,将无数人的青春吞噬,与赌、毒共舞就像以身体为座驾、明天为赛道的飙车,一不留神就会车毁人亡、人生谢幕。

20世纪初,在积累了一定资本、经验和人脉后,利希慎创办了一家名为“裕兴”的贸易公司,随后成功取得港英政府颁布的鸦片牌照。利氏家族也算正式踏入“偏门”事业,此举不但左右了利希慎一脉日后的前进轨迹,亦决定其命运与盛衰,影响可谓至为深远。

那个时代,搞鸦片生意的几乎都是五大三粗的江湖人,利希慎的生意头脑在他进入黑道之后帮上大忙。鸦片的暴利使得利希慎尝到了极大甜头,而利希慎靠自己的才能垄断了全香港的鸦片市场,成为了香港地区臭名远扬的“鸦片大王”。

在当时,香港民众是用这样的几句话来描述利希慎的:“利己害人,欺贫重富,神憎鬼厌,街知巷闻”。细心的朋友应该发现了前三句的首字就是利希慎名字的粤语谐音,可见香港百姓对于利希慎的憎恨。

随着政局发生巨变,裕兴贸易内部股东对于鸦片市场前景的看法也出现了大分歧。利希慎则因看好后市,决定人弃我取,趁鸦片价格大跌之时以另外一家公司的名义入货,此举虽令他获利丰厚,却留下被众多股东质疑的口实,随后更演变成与股东间的纷争,在之后更是闹上法庭。

持续了四年之久的官司(1914年-1918年),虽然利希慎最终获得胜诉,却花费了他不少的精神与财力。随着港府逐步紧缩鸦片贸易,利希慎此时将目标转向了与香港一衣带水的澳门,皆因当时的葡澳政府仍然继续鸦片专利政策。利希慎凭借着自己点石成金的能力,在澳门也是赚取了暴利。

1923年,利希慎从渣甸洋行(就是后来的怡和洋行)手中,花费380万港币的天价,购入铜锣湾一个山头的大片土地,准备继续大展拳脚种植鸦片,未曾想遇上了史上最为严厉的禁烟活动。利希慎此时也清楚鸦片虽然是一本万利,却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家族想要做强做大的话,必须另辟门路。

于是,利希慎便不再执着于种植鸦片,而是转向地产开发。恐怕利希慎自己也想象不到,他当时购买的这一大片荒芜土地,日后会成为香港最为繁华的地界之一,也成为家族长盛不衰的最重要依托。

之所以说此举成为利氏家族长盛不衰的终于依托,皆因此地段当时偏离港岛的政商中心(中环、金钟及上环)的偏僻之地,可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城市中心不断向城市的东西两方(即东方的湾仔、铜锣湾及西方的西环)扩展,地皮也是水涨船高。利氏家族则一直秉持着只租不卖的策略,因而令其家族的财富如坐火箭般--极速且持续地上升。

1928年年初,利希慎又卷入另一场同样轰动社会的官司,而这次的诉讼一方连当时的澳门总督和夫人亦牵涉其中。对于这场官司,利希慎同样表现得无所畏惧,虽然面对着来自各方的巨大压力,但最终于1928年4月的裁决中获胜,写下香港历史上两次卷入巨大官司,均大获全胜的纪录。

营商致富后的利希慎发财立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大力支持慈善事业,但他在经营鸦片生意的过程中难免开罪政商乃至三山五岳的江湖人物,与他纠缠在一起的是非却从未停止,最后甚至招来杀身之祸。

树大招风、高处不胜寒这两句话完全可以用来描写利希慎的结局,随着财富的不断增加,自然有人眼红利希慎获得的巨大利益。1928年4月底,利希慎在中环九如坊至威灵顿街之间的路段被杀手所暗杀,身中三枪呼救几声后倒地而当场丧命,终年49岁,杀手则迅速逃去无踪。

策划暗杀利希慎的人,可能已经懒得遮掩了,直接采用这样野蛮的方式。纵使香港警方全力以赴缉拿疑凶,利氏家族也是拿出两万元的高价赏金,却一直未能侦破此案。但是毫无疑问,利希慎的死亡和鸦片专营脱不了关系。

一妻三妾且拥有七子七女的利希慎突然身亡,并没有出现大家预期中的家族内斗。虽然部分子女尚未成才,但长子利铭泽已在牛津大学毕业,也刚成家立室,计划升读研究院;次子利孝和是法律学院二年级学生,成绩十分优异;三子利铭洽中学毕业后已加入家族企业,协助父亲打理业务;四子利荣森则刚进入燕京大学。因此,当危机发生后,利希慎的原配黄兰芳继承了家业,长子也被召回到黄兰芳身边,协助她应对难关。

在黄兰芳的主持大局以及众亲友的通力协助下,家族生意也是更上一层楼,并且开始转型到正当生意。后来,利希慎的次子利孝和成为接班人,除了继承父亲的资产外,还自己创办了联合汽车公司,还有利园酒店跟无线电视台等等。

现在铜锣湾的希慎广场、利园、希慎道一号、利舞台等等,这些涉及到的什么商场、写字楼及住宅等等,全部都是他们家族的产业,所以那句半个铜锣湾都是他们家的,这句话一点都没有夸张。

利希慎一生不可说不辉煌,最终的结局却是不得善终;杜月笙作为一代商业大亨,晚年连买机票的钱都没有。这些活生生的事实都在表达的就是:“善恶到头终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