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痕网 > 杂谈 > 正文

​欢迎报考:“研”途有你,走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

2025-01-18 00:17 来源:知痕网 点击:

欢迎报考:“研”途有你,走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

环境学院

学院学科概况

环境学院前身主体为原北京地质学院水文地质教研室以及原武汉地质学院古生物教研室生物学教学组,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沿革。1952年以来,学院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包括3位院士在内的学界泰斗、政界精英、商界翘楚和行业楷模。

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环境学院形成了以水文地质学(1952年)、环境地质学(1998年)、生物地质学为核心,涵盖水、地、气、生等环境要素,辐射材料、化学、管理、环境设计等多方面的环境学科生态系统。本学科生态系统重点关注“饮用水源地保护”和“矿山环境”这类高度依赖地学理论方法的区域性环境问题。通过50余年的发展与积累,在环境水文地质、地下水污染与供水水质安全、地下水流动系统与水资源高效开发等领域形成了显著优势和广泛国际影响力。

“大环境学科群”的学科生态系统结构图

学科专业

博士点

水文地质学(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方向,第四轮学位点评估等级A+)

环境科学与工程(ESI前1%,第四轮学位点评估等级B+)

水利工程(第四轮学位点评估等级B)

水文气候学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硕士点

大气科学

生物学

专业学位授权点

环境工程

水利工程

地质工程

师资力量

高层次人才

王焰新 教授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国家教学团队负责人

国家创新群体负责人

吴振斌 教授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蒋宏忱 教授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楚天学者

马腾 教授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自然资源部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工程领军人才

詹红兵 教授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马瑞 教授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袁松虎 教授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楚天学者

董依然 教授

湖北“百人计划”

李双林 教授

中科院“百人计划”

靳孟贵 教授

湖北教学名师

石良 教授

湖北“百人计划”

张鹏飞 教授

湖北“百人计划”

成建梅 教授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王红梅 教授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刘慧 教授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国家级教学团队

地下水与环境国家级教学团队

国家级创新研究群体

自然资源部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工程科技创新团队

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

教师队伍

环境学院拥有一支由中青年博导、教授、博士为骨干的师资队伍。共有研究生导师123人(含兼职),98%以上教师拥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占比38%、副教授占比22%。博导(含兼职)42人,硕导81人。环境学院师资构成结构合理,拥有一支年龄和学缘结构优化、学术水平高、富于创新的专业教学和科研队伍,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博士生导师有:王焰新 教授;靳孟贵 教授;祁士华 教授;陈植华 教授;万军伟 教授;唐仲华 教授;周爱国 教授;李义连 教授;鲍建国 教授 ;马腾教授; 曾宪春教授;梁杏 教授;李双林 教授;郭清海 教授;刘慧教授;顾延生 教授;王红梅 教授;石良 教授; 郭益铭 教授;周建伟 教授;甘义群 教授;谢先军 教授;文章 教授;谢作明 教授;郭会荣 教授;柴波 教授;孙自永 教授;葛继稳 教授;马传明 副教授;孔少飞 教授;黄琨 副教授;高旭波 副教授。

科学研究

平台基地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地质环境修复技术创新平台培育基地;

湖北省水环境污染系统控制与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地下水与环境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盆地水循环与湿地生态修复校级学术创新基地;

江汉平原地球关键带中美合作野外科研基地;

湿地演化与生态恢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极端天气气候与地质灾害研究中心

跨学科研究团队

以平台为单元组建方向团队。

项目经费

2018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19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等,科研经费总量达到6781万元。

科研经费5000万/年,“十二五” 累计合同经费3.15亿元,实到科研经费2.6亿元。

“十二五”期间,先后承担了1100余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7项(含国家创新群体1项,重点基金等5项),国家重大专项计划项目2项。

“十三五”获批3项国家重点研发任务课题,1项重点基金,1项地质调查二级项目。

地调项目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群→国家专项群。

“十二五”期间,获得76项国家发明专利,发表SCI\EI\SSCI论文318篇,出版学术专著20部。

研究生国际化培养

学院在原有接收外国留学生教育的基础上,2006年起开始成班建制的承担教育部委托的环境科学与工程、水文地质学、水利工程等专业的硕博士来华留学生教育。目前学院来华留学生在校生规模已经超过一百名。

与国内外几十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主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第十一届植硅体国际研讨会(2018年9月)

奖助体系

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研究生100%享受学业奖学金和助学金;硕博连读生硕士第一年享受硕士一等奖学金和博士生助学金;大四本科生纳入“本-硕-博”贯通培养计划可享受助研待遇;全日制非定向博士研究生奖助学金分为三等,各等级奖助学金比例及标准如下表:

除学校各项奖助学金外,学院还有校友、社会奖学金可供研究生申请,用于鼓励和支持研究生潜心研究。

校友奖学金:王大纯基金;

水科学之星奖学金 ;

82级校友基金;

宇驰奖学金。

社会奖学金:同心奖学金;

贵阳地化所奖学金。

激励政策

所有推免生可提前优先双向选择我院高水平教师作为研究生期间的导师。

对我院已获得学校或教育部资助出国研修的学生,学院按1:1配套经费用于资助学生国外学习。该经费按照我校财务政策据实使用并报销。

审稿:谢先军 刘凤莲 王蕾 编辑:柴辛娜 郑蔚 贾启元 来源: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