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痕网 > 杂谈 > 正文

​沈从文与张兆和:娶了女神竟还会出轨,这样的男人是否应该原谅?

2024-12-11 02:51 来源:知痕网 点击:

沈从文与张兆和:娶了女神竟还会出轨,这样的男人是否应该原谅?

1902年,一个名叫沈岳焕的小男孩出生在湖南湘西的某个小山村。

1916年,这名已经逐渐长的小男孩选择了投身行伍。

1922年,他弃武从文,从湘西来到了北京,在当时文化的熏陶下,自己给自己改了名字:沈从文。

这个从小就出生在农村,没读过几年书的鲁莽穷小子,肯定不会想到未来的自己会写出《边城》等等的文学名作而被世人讨论至今。

当然也不会想到自己除了能够踏足文学圈子,认识徐志摩、胡适这样的才子,更认识了自己的初恋张兆和,两个人的情感故事也因此被议论纷纷。

“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爱上你。”

这是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第一封情书里的话,28岁的沈从文对张兆和一见钟情了。

而彼时的他们之间的距离用天上地下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尤其身份的差距像是一道鸿沟横跨在两人面前。

沈从文与张兆和的第一次见面是在沈的课堂上,那时沈刚被胡适推进到中国公学任教,在文学写作上有天赋,但在表达和教书上毫无经验的沈从文的第一堂课在出糗中度过。

面对下面坐着的黑压压的学生,他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讲完了自己一堂课的全部课程,剩下的时间里他的头脑一片空白,学生们自然也很意外,本想一睹破格录用的大师的风采,却没想到与理想中的模样大相径庭,大家面对沈从文的窘境,直接哄堂大笑,而这其中的学生就有张兆和。

当时,台下坐着的学生张兆和,家庭出身优渥,能够讲一口流利的英文,性格开朗大方,追求者颇多,像沈从文这样小学文化、除了写作一窍不通,土里土气、木讷寡语的样子自然与张兆和不是一个层次的人。

他们第一次面对面互相认识是胡适的介绍,一次活动中,张兆和作为学生代表在胡适办公室,恰好沈从文也在,胡适当众夸沈从文是难得一见的才子,会在文学上有非凡的成就等等,本来是想介绍沈从文给师生们认识,但没想到沈的目光却被年轻活泼的张兆和吸引了。

一见钟情的沈从文,虽然言语表达木讷,但他会写呀,在车马很慢、书信很远的年代,当时的主要沟通方式还是以书信为主,这可是沈最擅长的。

“突然爱上你”这样直接而又猛烈的爱意表达隔着薄薄的信纸传到了张兆和的手里。

在一般看来,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本来是美好的事情,但收到这封信的张兆和并不觉得开心,甚至唯恐避之不及。

本以为没回应甚至逃避就是对沈从文情书最好的回答,但不按常理出牌的沈从文并没有选择放弃,愈加频繁的情书传递,让身边所有人都知道了沈对张的喜欢。

年近30的老师,公然追求20岁的女学生,在现在看来,可能是会被诟病许久,甚至影响职业生涯的,但当时这样的风流韵事大家并不意外,甚至喜闻乐见。

纵然这样的追求已经给张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她甚至没有了办法,只能去找胡适,想要让他从中阻拦,但没想到对沈从文颇为欣赏的胡适直接说:

“他是固执的爱着你的”。

“但我是固执的不爱他呀。”

连沈从文的引荐人和人生导师胡适都不打算劝沈从文放弃自己了,张兆和没办法,只能听之任之,以为不搭理后,沈从文就会放弃。

这一追求就是两三年,到了1933年,也许是被感动,也许是日久生情,31岁的沈从文终于抱得美人归。

但正如我们所说的一样,结婚从来都不是甜蜜爱情的大结局,反而才是爱情考验的开始。

生活琐碎、柴米油盐等等鸡零狗碎很快把他们的爱情变成了一地鸡毛。

本来出生就不同的他们,生活习惯和观念与身俱来的就存在着差距,即便谋得了教职的沈从文在当时情景下,依然是生活窘迫的穷小子,而张兆和自小生活条件优越,和沈从文生活后,面对生活质量的急剧下降,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张兆和虽然诸多抱怨,但依旧努力的扮演着妻子角色,想方设法照顾家里。

没想到快速进入婚姻角色的张兆和,并没有迎来丈夫的配合。

沈从文当初选择弃武从文的一大原因就是他喜欢写东西,喜欢广交好友,纵然自己的生活一地鸡毛一贫如洗,但当时的文人圈交际颇多,买书买字画,接济朋友等等,这些风雅的爱好在婚后并没有收到丝毫影响。

张兆和在婚后快速转变角色,在为生活奔波,爱情延续在了生活琐碎里;而沈从文却依旧沉浸在爱情的乌托邦中。

当之前心心念念的白月光和红玫瑰变成了眼前的蚊子血和饭粒子,矛盾自然就产生了。

浪漫对生活打败,张兆和从沈从文笔下的三三、翠翠、夭夭等不谙世事的清纯少女形象成了务实具象的、对他不屑一顾抱怨颇多的张兆和。

他虚妄的爱情梦碎了。

所以当更加年轻、对他充满崇拜和热情的高青子出现时,沈从文骨子里所谓的浪漫因子仿佛得到了新生。

他们婚姻之外的爱情意料之外又意料之中的发生了。

1937年,经历了较大的社会动荡后,沈从文面对刚刚生子的张兆和,毅然决然选择独自南下。

两人分居两地,爱情早就消失殆尽,只是婚姻和孩子的牵绊让他们还存在着一些联系。

后来,两人终于团聚,但高青子也同时出现在沈的身边。

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沈从文决定在两个女人中选择一个,她向张兆和坦白了。

可能按照既定想法,生活本就动荡不已,还有孩子,只要他愿意回归家庭,除了原谅还能怎么办?

也许沈从文向张坦白时,也是这样预料的。

但张兆和放在现在也绝对是女性楷模,应了那句话:“二选一的时候不要选我!”

张兆和直接带着孩子回了北京娘家并且决定不再与沈见面。

张兆和意料之外的决定让沈从文彻底乱了阵脚,他依旧用老套路试图挽回张兆和,每天写信、嘘寒问暖、情话一摞接着一摞,当此时经历了岁月磨砺和生活考研,面对背叛的丈夫,她并没有任何动摇。

此后的几年,沈的生活和工作仿佛因为张的离开都一样开始走下坡路。

1948年,被不同文化思想猛烈抨击,他在文学界的地位岌岌可危。

1950年,他的精神状况也开始出现问题,有了两次自杀经历后的他被确认为患上了精神病,身边的昔日好友纷纷避之不及。

接下来的很多年,他的日子用众叛亲离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直到1988年,对生活和世界失去了所有希望的他在大病一场后带着遗憾与世长辞。

这些年里,张兆和据说并没有主动去见过他一次。

后来,在《从文家书》里有一段张兆和的话,看似原谅和理解了沈从文的一切,很多人也用这段话来佐证他们之间还是有亲情和爱情存在,只是当年形势所迫误解颇多。

但更多的人还一直坚持他们的爱情早就在结婚的那一刻结束了。

对于后世的众说纷纭,其实我们不难看出一些现在爱情故事的影子。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得到的有恃无恐。沈从文不顾流言蜚语,跨越阶层和年龄段的差距也要追到张兆和,却在婚后受不住自己的底线选择他人,后又妄图求和掩盖不忠事实,跟现在很多男人的做法多么的一致。

而对于张兆和的爱情和婚姻价值观,我们所有的女性都值得学习。人不能因为一时的感动就选择一个与自己不适合或者说自己不爱的人,也不能在孩子的羁绊和婚姻的枷锁中就迷失自己的选择,回头是岸,爱自己才是终生的浪漫。

但我更想说的是,婚姻和爱情本就不是一码事。沈从文与张兆和的爱情曾经确实存在,也足够浪漫和让人唏嘘艳羡。但他们本就门不当户不对,这样的爱情结不出理想契合的果,选择什么样的人恋爱和选择什么样的人结婚,有时候并不是一样的。爱情没有界限,但婚姻有。

沈从文和张兆和的故事,之所以一直被后人讨论至今,就在于它的经典性,人性的故事放在什么时候都不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