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痕网 > 杂谈 > 正文

​世界名曲《喀秋莎》,愿生命得到那应有的尊重与敬畏

2024-11-08 11:56 来源:知痕网 点击:

世界名曲《喀秋莎》,愿生命得到那应有的尊重与敬畏

(本文的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总计1300字,阅读完大概需要4分钟)

2023年9月,在这个热浪尚未平息的秋天,一首传唱了近百年的民歌《喀秋莎》突然闯入了人们平静的生活。

有朋友后台留言,希望省愚能够讲述一下这首歌的背景。今日,让我们怀着忐忑的心情与坦然的心境,以及对于战争中的逝去者的缅怀与敬畏,聊聊这首歌曲背后的故事。留下这些字句,只为那些因为人类纷争而无辜受难的人们,能够安息在那无忧的世界里。

酒不醉人人自醉,此中真意何人解?

据现代资料显示,《喀秋莎》创作于1938年,可以肯定的是,该曲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便已在前苏联地区被广泛传唱。

20世纪50年代,歌曲被翻译成为中文,在学者赵沨、吕寒柏先生的润色与填词,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通过婉转的歌曲走进了国人的视野: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

河上飘着柔漫的轻纱,

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

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

歌词描绘了一个叫做“喀秋莎”的女子,盼望在边防军服役的爱人早日归来的故事。优美的字句伴随着那充满律动的曲调,几代国人都在这浪漫的韵律里中感受与体会被爱情光辉修饰的家国情怀。

那么问题来了,“喀秋莎”的爱人去到边防服役,这里具体描绘的是哪场战争呢?到目前为止,智术浅短的省愚听到有三个说法:

1.日俄战争

2.诺门罕战役

3.苏军对日宣战

咱们简单介绍一番这三件历史事件的时间节点。

日俄战争,发生于1904年2月8日─1905年9月5日,是一场日本帝国和沙俄为争夺在朝鲜半岛中国东北地区的势力范围的战争。其主战场位于辽东半岛以及朝鲜半岛的周边海域。战争中,沙俄遭遇连场败仗,最终在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斡旋下,签订《朴茨茅斯和约》,战争结束。沙俄在日俄战争失败后,损失了用作维持其帝国的常规军事力量,国内自此动荡不安,爆发一连串革命事件。整场战争,除了海战以外,基本都在我国东北境内开展。因此这期间,我国普通老百姓的损失压根无法估计,数万人因此丧生,数百万人流离失所。这笔账,至今不知道该找谁算。

诺门罕战役发生在1939年,交战的双方又是日本与苏联,战役发生的地点在蒙古国边境诺门罕地区。但这场战役的背景却是苏、日双方并没有向对方正式宣战。战事结局是日军战败、苏联胜利。随后苏、日缔结《苏日中立条约》,此后在二战中一直维持和平状态,直至苏联在1945年8月8日对日本宣战并发动八月风暴行动为止。

二战收尾阶段的1945年8月8日,苏军对日宣战,进攻日本关东军,出兵150万进入东北,击败了70万日军。战争一直打到了9月2日才结束,战场依旧是我国东北境内。

战争让人望而却步

结合对三场战争的简单介绍作为背景,让我们再回过头看看《喀秋莎》这首名曲。我们似乎已不用去过多的纠结这首歌到底是在描述哪场战争。当在下把所有的史料放在眼前之时,鄙人几乎已潸然泪下,为人类过往因为各种各样原因所爆发的纷争,以致平民的伤亡感到难过与悲痛。

我们回过神来,突然发现,这首传唱日久的世界名曲背后,有着千万无辜民众的血泪,再仔细揣度之时,那朗朗上口的曲调似乎变得意味深长起来。

最后,省愚其实还写下了很多文字,思忖再三,决定将这些文字全然删除。让我们在首尾呼应的说一句,愿无辜受难的生灵能够安息,愿和平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