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痕网 > 杂谈 > 正文

​闽浙要冲,海疆重镇之誉,省级生态优美乡镇,福建霞浦县三沙镇

2025-01-20 00:54 来源:知痕网 点击:

闽浙要冲,海疆重镇之誉,省级生态优美乡镇,福建霞浦县三沙镇

三沙镇,位于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境内,据史料记载,从唐代到清朝,历代都曾在此设镇驻兵。历史上被誉为"福宁门户,闽浙钥匙", 自古就有"闽浙要冲"、"海疆重镇"之誉。三沙镇是全国著名的闽东渔场所在地,系一级渔港,福建省文明村镇,省级生态优美乡镇。 2014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镇。

古时,三沙原是一片海滩。有一天,突然不知从什么地方来了三头狮,两头狮奔去揽住圆山,像双狮抢球:另一头狮站在排塘岭上,头仰着天看。过了不久有五只老虎也来到这里,住在港湾东西的五个所在。狮、老虎都要镇守这儿,为争取地盘,常常相咬,这时海会叫,浪会飞,渔人不敢出海捕鱼。

一天夜里,天上乌云滚滚,雷公大响,雷电大闪, 原来是五头老虎和三头狮撕斗。狮吼虎啸,一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狮战胜了,虎输了,五头虎,吼一声,向东南方向逃,窜到闽江口,占据了那里的五座山。原先五虎盘踞的所在,因为海水日夜侵袭,成五个大凹地,就是三沙的一澳、二澳、三澳、四澳、五澳。战胜的三头狮不走了,一头镇着山,两头护着海。从此,这里成了风平浪静的海港。后来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为了纪念三狮,便将此地命名为"三狮"。由于这进出的居民多从闽南迁来,讲闽南话,闽南话的"狮"、"沙"音相近,经年累月,含混传呼,"三狮"就变成"三沙",一直沿用至今。

景区看点;三沙留云洞,俗称石厝,亦称幻尘庵。周围面积5000多平方米,与台湾的东引列岛遥遥相对,左右两山对峙,林木青翠。由自然柱石支撑着一块巨石“一片瓦”构成一个奇妙的留云洞穴。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僧题安同居士杜仰高建大雄宝殿于洞穴之中。

洞的四周怪石嶙峋,形态各异,有如骆驼观涛,有似雄鹰望日,有形玉兔赏月,有象双狮戏珠。洞前临海处有一巨石凌空而立,下临万顷碧波,浪峰起伏,惊涛拍岸,可以驾艇游弋,可以垂钓撒网。三沙留云洞历来是闽浙交界的一个著名游览胜地,吸引四方游客慕名而来,题诗刻字。原-闽浙监察使孙启英的“片石开生面,名山出一头”和陈立夫的“海东胜地,留云纪胜”等多处摩崖题刻至今尚存。

留云洞石刻,有民国时期摩崖石刻,主要是慕名而来的党政要人、文人墨客石刻题词;有国民党政界要人陈立夫的"东海胜地,留云纪胜";有曾任国民党宁洋县县长、福建省救济院院长魏雨峰的"得未曾有"和抗日战争时期霞浦县长刘子兆的"风怒涛飞、巨浪狂啸"等题刻,以及现代已故书法家游寿(女)的篆刻"龙沙获象骨,草原觅渔田",著名书法家郑乃珖楷书:"流云听涛"、朱以撒的"天风海涛"等达二十多处。有篆、魏、楷、行、草风格各异,堪称石刻艺术珍品,吸引闽台游客来此观光。留云洞是由一块巨大岩石覆盖所以又称"一片瓦",四周奇石怪状,错落有致。1986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沙镇花竹村;依山面海,清晨时的海平线和天空融合在一起,可堪为水天相连,太阳从海面冉冉升起极为壮美,因海滩养殖,渔村小屋、小舟鱼网、浮标竹竿,随着潮水的涨退,加之光影的无穷组合,创造了如诗如画的影像,无不令人赞叹大自然奇异瑰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