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痕网 > 杂谈 > 正文

​忆兰永流芳-怀念恩姐李忆兰

2025-03-20 05:57 来源:知痕网 点击:

忆兰永流芳-怀念恩姐李忆兰

李忆兰、傅忆茹姐妹合影(本文作者提供)


岁月荏苒,光阴如梭,我的恩姐——评剧艺术家李忆兰已经离开我们三十周年了。

李忆兰生前塑造的各种艺术形象,坚实地屹立在评剧舞台之上并被载入艺术史册。她所创立的李派声腔艺术,不仅贡献巨大,且影响深远,在评剧舞台和民间戏迷票友中被广泛传唱。她的亲传弟子、再传弟子们活跃在社会各阶层、各团体中,继承着她未竟的事业,把评剧艺术发扬光大,让李派声腔艺术薪火相传、代代传承。

李忆兰生活照


三十年前(1992年)的5月30日,恩姐李忆兰在去往戏校授课途中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不幸离世。喜爱她和李派艺术的广大观众无不扼腕叹息,哀思如潮,她的突然离世是中国评剧事业的一大损失。

恩姐是党一手培养起来的人民艺术家。在她的艺术生涯中,她遵照党的文艺方针和革命路线,塑造了众多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如《张羽煮海》中的琼莲、《无双传》中的无双、《花为媒》中的李月娥、《锔碗丁》中的玲儿、《祥林嫂》中的祥林嫂等等,不胜枚举。

《张羽煮海》(左起:李忆兰饰琼莲、袁凤霞饰张羽、筱玉霜饰梅香)

《锔碗丁》(李忆兰饰玲儿)


1976年,中国文艺舞台重新焕发勃勃生机,恩姐李忆兰也迎来她的第二次艺术青春。当时评剧院众多老演员因为年事已高不能胜任繁重的演出任务,而年轻演员暂时还顶不上来,属于青黄不接的困难时刻。评剧院领导找到恩姐谈话,鼓励她挑起重担,排演一些优秀传统剧目,重新焕发中国评剧院曾经的艺术光彩。恩姐当时也已五十多岁,身体状况并不好,但她毅然遵照评剧院领导的指示和要求,与同事们一起摸爬滚打、夜以继日地排练、演出,以党员艺术家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对青年演员传、帮、带、教。那一时期,在评剧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同事们齐心协力的配合下,恩姐排演出很多优秀剧目并及时上演,丰富了演出市场,满足了广大观众对评剧艺术的欣赏和文化需求。

恩姐是在评剧艺术领域取得突出建树的人民艺术家,她对艺术的追求顽强执着、精益求精;她对同事满腔热情、关怀备至;她对家人温暖体贴、亲情厚爱。

《红色宣传员》(左起:花砚茹饰李福善、李忆兰饰李善子)


1963年,恩姐参加评剧《红色宣传员》的排演,我们的母亲突然因病离世,家人处于深深的悲痛之中。恩姐的眼睛哭肿了,嗓子也哭哑了。为了不耽误整个剧组,恩姐强忍悲痛,在母亲去世的第二天就出现在大众剧场参加剧组的彩排。那一年,我15岁,是家中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一个。母亲去世后,恩姐待我和哥哥像慈母一般地疼爱,在生活和学习中,更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教导和体贴。恩姐有一双儿女,还有姐夫家中一众侄男甥女,这一大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沐浴着恩姐的福佑雨露。

在恩姐病危弥留之际,家人们紧张、焦虑、忧愁,可恩姐却十分冷静。她嘱咐家人不要向剧院领导和医院提要求,生怕给别人增添麻烦;嘱咐我们千万不要因为她的病情影响剧团的正常工作;嘱咐我们怎样照顾姐夫的日常起居和服药事项……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恩姐心心念念的是院团工作和家中事务,唯独没有想到她自己。她对剧团的牵挂、对家人和亲友们的关爱、对评剧艺术的眷眷不忘,印证了恩姐是一个有良知的人民艺术家,是一个从来都不为自己而活着的人。

值此恩姐李忆兰逝世三十周年之际,我们采用现代新媒体技术与传统媒介相结合的手法,制作纪念专题节目和视频,于网络平台上发布,以表达对评剧艺术家李忆兰的思念和对其艺术成就的敬仰与肯定。同时,我代表我的家人、李派众弟子和广大的戏迷票友,向中国评剧院表示衷心地感谢!也祝愿中国评剧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多出精品育新人,为评剧艺术的创新发展,砥砺前行,再创辉煌!

恩姐永远在路上,永远与我们同行!


傅忆茹

2022年4月12日


作者:傅忆茹

李忆兰先生胞妹、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


(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