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痕网 > 杂谈 > 正文

​13岁初中女孩邓雅文四次夺冠 却让泱泱中华诗词大国蒙羞

2025-02-11 22:34 来源:知痕网 点击:

13岁初中女孩邓雅文四次夺冠 却让泱泱中华诗词大国蒙羞

昨晚播出的中华诗词大会第四场比赛,来自洛阳初二女孩邓雅文再次夺冠,成为连续四场擂主,我们在祝贺小邓同学和慨叹“江山代有才人出”的同时,也在扪心自问,泱泱诗词大国是不是正被这个13岁的初中女孩蒙羞?

洛阳女孩邓雅文用最后一句“”散入春风满洛城”收获第四期擂主。

13岁女孩邓雅文无疑是优秀的,本季第一场她携父亲写作的那首《临江仙》上场,已经赚足了康震、蒙曼等点评老师的嘉许,也足以证明其家学渊源。更重要的是邓雅文连续四场的表现确实可圈可点:大年初二第一场,邓雅文对阵俄罗斯选手大卫,让缺乏中国文化根基的老外,依据二、三条线索就辨别古诗词毕竟有些吃力,邓雅文轻松脱颖而出;第二场,邓雅文凭着康震老师绘画,连续猜出“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七言唐诗和“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主席诗词,让站在旁边的硕士生朱彤只能干瞪眼,守擂成功志在必得;第三场邓雅文凭借几个拼图就回答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和“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哲理诗,战胜敬其璋也是必然;在积累了三期擂主的荣誉后,邓雅文自信了许多,第四场对阵河南警官胡艳琴,虽然一度比分胶着,但连续猜出五言唐诗“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和杜甫诗题《春夜喜雨》、词牌名《忆江南》以及七言唐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后,最终将胡艳琴警官斩于马下,洛阳女孩邓雅文以一句“散入春风满洛城”收获本期擂主,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当然也足见其深厚的诗词储备!

但是在我个人看来,邓雅文这个13岁初中女孩个人的成功,正好照见了中国诗词的尴尬与落寞,反证了中国诗词水平的整体下滑,甚至是让泱泱中华诗词大国蒙羞,因为诗词所拥有的深度和高度,需要生活的积累,需要年岁的洗涤和升华,而不是仅仅止步于黄毛丫头的鹦鹉学诗。

毛泽东主席诗词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诗词鼎盛时代贯彻汉、南北朝、唐、宋、元、明末等多个朝代 ,涌现了璨若星河的杰出诗人,形成汗牛充栋的优秀诗词作品。中国人一直都爱诗、学诗、写诗,中国诗词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审美方式、生活智慧和价值取向,提升中国人的文化素养和生活品位,涵养民族气节,孕育民族品格。

诗词这种文化艺术形式,整体上都是在传统农耕社会孕育和发展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代社会相见变易、相思变难,难道这就让我们写不出“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和“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现代社会即时通讯发达、交流便捷,难道这就让我们写不出“驿寄梅花,鱼传尺素”和“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现代社会人情变薄、交际冷淡,难道这就让我们写不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现代社会物质富裕、娱乐丰富,难道这就让我们写不出“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拨莲蓬”和“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邓雅文很快从几条诗词线索猜想出南京这个城市。

中国诗词的整体下滑,根本的原因还是我们心中已经无诗?当今社会已经变成了冰冰凉凉的商业社会,“成功”成为一切社会、所有阶层的共同指向,耗时费力的诗词学习和写诗被视为酸腐,我们埋首当下时忘记了“诗和远方”,现代社会似乎进入一个“渐行渐远渐无书”的时代。 董卿在第四季诗词大会开场白中说到:诗词不仅仅是属于文人雅客,更扎根在千千万万普通的老百姓当中,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诗意生活。问题是连现在文人雅客都不吟诗作对了,不信且看中国诗词大会“百行团”有几个文化人?倒是让我们见识了上季诗词大会冠军“快递小哥”雷海为,本季四川“肉铺大姐”赵华、北京“抄水员”曹雪莲,这也难怪很多人说本季中国诗词大会整体实力下降了,从某种程度上说,本季选手整体实力的下降,确实也是让13岁初中女孩连续四场霸屏中国诗词大会的重要原因。

可喜的是,中国高层早充分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 中央电视台将中国诗词大会放在春节期间每晚黄金时间播出,体现着强烈的国家意志,传递鲜明的文化导向。因为我们知道,中国古诗词虽然眼下被冷落而沉寂,但中国人的诗心一直都在,全社会还蕴藏着的对传统文化的需求,只要激活我们的诗心,让全社会积极参与当中,学习和写作诗词的热情就会高涨,诗词水平就会提升,更多的邓雅文们才会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