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痕网 > 杂谈 > 正文

​15年打造4.57亿品牌,普洱茶企陈升号是怎样崛起的?

2024-12-27 00:27 来源:知痕网 点击:

15年打造4.57亿品牌,普洱茶企陈升号是怎样崛起的?

文︱一茶派·策略研究团队

在云南,有这样一家普洱茶企,它创立于2007年,迄今为止只有短短15年的历史。然而,根据《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评估报告》,它在2019年和2020年的品牌价值分别达到2.51亿元和3.44亿元,2022年品牌价值更是飙升到4.57亿元,位居普洱茶企品牌价值第二。究竟是哪家茶企拥有如此强大的魅力?它就是陈升号。一茶派将从品牌战略视角出发,解析陈升号崛起背后的品牌战略布局,以及今后陈升号将面临的道路受限问题。

品牌战略复盘

品牌战略一:

溯本原料产区,打品质牌建立认知

通过掌控核心产区资源,进行品质背书,将品牌品质植入消费者心智。

陈升号,由业内普洱茶知名人士陈升河创立于2007年,隶属于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勐海陈升茶厂),是集普洱茶种植栽培、产品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与弘扬茶文化于一体的产业链完备现代化专业企业。

陈升号的口号是:陈升号,让您知道大树茶的味道……

在清晰的定位指导下,2007年,也即陈升茶厂成立的第一年。陈升号以2006年古茶山大树茶为原料,推出了一款饼茶“佳茗天成”。

作为陈升号普洱茶的“开山之作”,“佳茗天成”并没有在市场上引起波动。2007年正值“普洱泡沫”破裂之际,自当年5月份开始,普洱茶价格普遍下跌20-50%,成百上千投资者囤积的茶叶在一夜之间贬值,市场一片萧条。

普洱茶口碑坍塌,品质受到质疑,市场已经形成了一种厌恶的需求状态。新产品亟需更加真实的品质背书,才有可能破圈。

2008年,陈升号果断调整品牌策略,以每年两千万元的投入,与老班章村签订30年包购包销合作协议,形成紧密的“公司+基地+农户”合作模式,共同打造云南优质普洱茶品牌。

此后,陈升号相继在南糯山半坡老寨、勐宋山那卡、古六大茶山易武建立原料加工基地,与当地茶农签订30-50年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古茶园总面积达到上万亩,掌控了名优普洱茶产区的核心资源。

陈升号在2008年推出的老班章棉纸茶版上印有三个红色圆章:布朗山乡班章村民委员会老班章小组、勐海陈升茶厂、勐海县布朗山布朗族乡老班章茶农协会。意在表明,老班章是由三个单位共同认证后才正式入市,品质有保障。

老班章一经推出,就凭借地道的品质背书迅速抢占消费者心智,成为现象级产品。2011年,经第七届中国吉林·东北亚博览会茶业展专家评定,陈升号老班章荣获普洱茶金奖 。2019年,“陈升老班章”普洱茶(生茶)被评为云南省“10大名茶”。老班章单品价格也从最初的50元,一路飙升到上万元,如今已是限量版藏品。

品牌战略二:

村企合作共赢,巩固品牌基础

紧扣市场痛点和人性需求,通过村企共赢模式,将茶农、经销商引入到同一条赛道上。

为什么采用“公司+基地+农户”这样看起来司空见惯的合作模式就能让老班章出圈呢?从品牌品质角度拆解,陈升号抓住了市场痛点和人性需求。

当时茶市中最让人头痛的群体有两个:一个是炒茶客,一个是炒山客。

炒茶客囤积货物,打造概念热炒市场,再高位抛出。经销商纷纷跟进进行二级、三级炒作,茶叶价格不断飙升,最后接盘的是大批散户。当普洱茶市场崩盘之时,散户被套牢损失惨重。炒山客的做法是,低价承包古树茶山头进行概念炒作,接着垄断抬升原料价格,最后由中小茶商接盘。当山头承包到期之后,茶农纷纷要求提高承包价格,炒茶客获取暴利之后拒绝让利。结果,两者总是不欢而散。炒茶客继续寻找下一个山头,而茶农则对无休止的炒作感到厌倦。

炒茶客与炒山客都不同程度地伤害了经销商,但最终伤害最大的群体却是茶农。原料市场亟需探寻一种长期的良性合作模式,能够带动当地茶农和中小经销商共同分享茶市红利。

当时,针对普洱茶市场的恶性循环,庆沣祥的反制措施是统一提价、公开价格、限量出货。云南普洱茶集团的做法是扩大直营店规模,增加供给端抑制炒作。更多茶企则寄希望于有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

陈升号敏锐地识别出了原料市场的发展需求,果断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包购包销共赢模式,打出了“让茶农、员工和经销商一起富起来”的口号,为品牌品质建立起了坚固的屏障。

为了改善老班章村与外界的联系,2008年陈升号捐资100万元,修建了八公里长的便民大道。而为了解决茶叶溢价带来的收益再分配问题,陈升号在合同中与茶农约定,每五年溢一次价,提前给当地茶农打上一剂强心针。

通过一系列接地气的操作,陈升号成功将茶农、经销商引入到同一条赛道上,受到了当地政府和业界的大力支持,历经海内外逾百次博展会的全力品牌营销推广,迅速在普洱茶高端品类中打开一片新天地。

品牌战略三:

控质控量+品牌借势,站稳高端普洱茶品类

在专业茶饮赛道,陈升号在专业高端普洱茶领域中依托精细工序、品牌借势、量控手段,通过有品质、受认可的普洱茶产品矩阵,支撑品牌向上,实现了站稳高端普洱茶品类的目标。

生产维度,陈升号率先建立“茶叶制作全程不落地”的生产加工流程和标准:不落地采摘、不落地摊晾、不落地杀青、不落地揉捻、不落地晒青。拥有约37000平方米的现代标准厂房,引入静电除杂机、自动分筛机等普洱茶自动化加工配套设施。通过精细化管控,建立起高标准生产工序。

产品维度,陈升号在高端普洱茶领域已经是第一梯队,通过精工制品+品牌借势,继老班章之后,趁势推出霸王青饼、陈升一号、陈升号、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60周年纪念茶、不忘初心等中高端名品。其中,“陈升一号”、“霸王青饼”分别在2018年、2020年被评为云南省“10大名茶”。此外,陈升号坚持对高端产品实现控量的手段,让高端普洱茶品牌认知更为稳固。

当大益茶、中国茶业、八角亭茶业、沧澜古茶、福海茶厂这些老字号安于普洱茶行业现状之际,陈升号却犹如一匹脱缰的黑马,不断用耀眼的光辉,在普洱茶市场掀起涟漪。2013至2017年,陈升号连续五次被评为“中国茶叶行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2014年,陈升号被授予“最具市场竞争力的普洱茶企业”称号。2017年,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9年,被评为“中国茶业最具传播力品牌”。

风光背后道路受限

陈升号选择的是一条小众化的高端之路,无形之中限定了它的发展潜力。

限制一:

大树茶产地有限,原料范围受限

陈升号对大茶树的筛选十分严格:树龄100年以上、基部直径18公分。据悉,老班章大茶树春茶的年产量只有600公斤,这就进一步缩小了普洱茶的原料选择范围。要扩大规模,就必然要淡化古树纯料,只有这样,产品线才会更加丰富。然而,一旦陈升号走上扩张之路,其赖以立足的大树茶品质也就很难获得保障。

限制二:

在产品线的扩张上愈发困惑

产品线的扩张,一般会采取两种途径:一种是纵向,即在单一产品品类上进行二级、三级延伸和细分;另一种是横向,即在产品所属大类品类上拓展同级产品品类。像大益茶、中国茶业这些头部茶企,采取的是横向扩张,兼容所有品类。而陈升号实行的是纵向的单一产品线,无论是“陈升一号”还是“霸王青饼”,都只是普洱茶这一品类的延伸和细分。陈升号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是:横向扩张产品线,必定会稀释普洱茶品牌认知;纵向延伸产品线,受众市场毕竟有限,难以获取突破。

结语

在扣合普洱茶品类发展趋向、打出品质牌向上发展后,陈升号的“高端品牌”布局模式,也让陈升号品牌受到限制。未来,陈升号能否突破企业发展瓶颈,成长为茶业龙头?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如果陈升号继续坚持现有的高端化路线,它的道路只会越走越窄。或许,最好的结果是,陈升号普洱茶成为百年老字号,成为漫长历史进程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你有什么见解?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