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痕网 > 杂谈 > 正文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第一仗-青化砭战役-伏击战的典范!

2025-02-09 01:30 来源:知痕网 点击: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第一仗-青化砭战役-伏击战的典范!

1947年3月,蒋介石发起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中共中央和西北野战军主动撤离延安,开始转战陕北。此时,彭德怀把西北野战军主力集中在青化砭、甘谷驿和茶坊一带,待机歼敌。

毛泽东转战陕北

青化砭是位于延安东北约三十公里处的一个小镇,坐落在一条南北走向约二十公里的山谷中。咸阳至榆林的公路和一条小河蜿蜒其中,两边是很高的黄土山崖。从地形上看,青化砭这个山谷是打伏击的好地方,狭长的谷地犹如天然口袋,只要把口袋的两头一堵,其中的人便无路可走。

彭德怀命令358旅的二营佯装主力与国军保持着若即若离的接触。解放军边打边退,逐渐使得胡宗南相信共军主力在延安东北的安塞一带。国军的两个师沿着延河向安塞一带进发,同时胡宗南还命令整编27师31旅向青化砭方向推进。

3月21日晚,彭德怀从当地百姓口中得知国军31旅前往青化砭的信息,于是便制定了歼灭31旅的青化砭伏击计划。打伏击的关键在于做好部队的隐蔽工作,而黄土崖子上植被稀少无疑给部队隐蔽带来挑战。彭德怀反复强调撤离延安后第一仗的重要性,

彭德怀在青化砭前线

23日,青化砭伏击战的命令正式下达:二纵队和教导旅负责断敌后路,他们埋伏在房家桥至青化砭以东;一纵埋伏在西面的闫家沟至白家坪一带;新编第四旅埋伏在青化砭东北方向的高地上,负责截击敌人、扎进口袋。

24日一早,西北野战军各参战部队便进入伏击阵地,但一直等到黄昏时分也不见敌31旅的痕迹。按照胡宗南的命令,整编27师31旅的确要在24日进驻青化砭,但旅长李纪云故意拖延,裹足不前。他给胡宗南发去了“势单力薄,恐有不测”的电报,结果遭到胡宗南的严厉训斥: “贪生怕死,畏首畏尾,非军人气魄,绝对要按规定北进,迅速占领青化砭,否则以畏缩不前论罪。”显然,李纪云认为距离延安如此之近的青化砭并没有胡宗南想象的那么安全。

很快,彭德怀便得知李纪云借故不前的原因,并在25日一早再次命令部队进入伏击阵地。为了确保行军安全,李纪云命令便衣侦探和搜索连沿公路两侧谨慎行军。机枪漫无目的地乱射,飞机也在低空盘旋,无论火力侦察还是空中侦查都没有发现解放军的影子。因此,国军放松了警惕,机枪套都没有打开,迫击炮还装在骡子背上,整个队伍拖得既慢且长,逐渐走进青化砭附近的山谷中。

青化砭战役示意图

上午十点左右,包括勤杂脚夫在内的整个31旅共3000多人完全进入了口袋阵。随着信号弹的升空,埋伏在山谷两边的军号骤然响起。包括旅长李纪云在内的31旅尚未反应过来,两边高地上的解放军便冲了下来。由于山谷两头已被堵死,国军完全被压在沟底。两军很快交战在一起,敌人的飞机也失去了威力,盘旋几圈后便回去报信了。

整个战斗持续了不到两个小时,西北野战军便忙着漫山遍野地抓俘虏,收集弹药。此战俘虏了包括旅长李纪云在内的几乎所有国军军官。作为典型的伏击战,陕北的百姓对于西北野战军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彭德怀坦言:“边区群众对敌人真是守口如瓶,不是自己人就不会给你说真话,青化砭这一仗,要不是在陕北,是很难打的。”

青化砭是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后的第一仗,西北野战军的胜利无疑对整个陕北的局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参考文献:王树增《解放战争》